基岩大咖说 | 千亿药神上市,豪森制药开启了谁的盛宴

意见领袖 天发 浏览 评论

4月11日,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更新上市申请。这家成立24年,年收入超70亿的医药巨头距离上岸更近了一步。虽然翰森并不是一个为大众所熟悉的名字,但他在药圈可谓无人不知,尤其是在精神疾病类制药方面,翰森坐得是业内头把交椅。

财时代:近日,翰森制药更新招股书,其中包含了他在今年2月得到博裕资本融资的信息,目前,他的估值为550亿人民币,您认为,上市后翰森市值是否有希望突破千亿?

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:A股医药千亿市值俱乐部成员,仅存恒瑞和迈瑞两家。翰森制药的产品线质量和素质在国内算是强者,但是整体还是弱于恒瑞医药,上市后市值突破千亿的可能性不大。从另一方面看,翰森提交上市申请时,正是港股估值下杀时期。2018年,中国医药行业遭遇了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冲击,尽管在上半年表现突出,却难逃下半年一系列冲击,“4+7带量采购”政策的推出,宣告国内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的结束。

财时代:目前,翰森产品中有两款药物在带量采购范围内,这一点是否会影响他的估值?市场上有声音认为,翰森相对于研发更重营销,您是怎样看的?

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:翰森的收入增长点主要为靠抗肿瘤、中枢神经系统及抗感染治疗领域的超强研发、销售能力。抗肿瘤产品板块是翰森营收主力,其中,翰森的产品伊马替尼和奥氮平上了带量采购名单,其中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,是格列卫的仿制药,两款带量采购如果可以中标,会对估值有一定的影响,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坏事,因为目前诺华的市场份额超过一半,而翰森只有10%几,带量采购提高市场份额去抗衡诺华,对翰森来说不见得是坏事。

财时代:在对医药领域企业进行投资时,您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哪些方面?今年,在整个医疗健康领域,您最关注哪些细分行业?

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:基岩资本投资医药企业的逻辑主要是价值投资,投资具有重大创新和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医药企业。生物医药领域未来的最大机会在肿瘤治疗和基因检测方面,尤其是能救命的创新药其中肿瘤的种类非常多,攻克一种就足以成就一家企业,所以目前抗肿瘤类的药物研发对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。让能救人命的人赚到钱,是商业规则使然,在这方面,任何一个药业巨头都不可能垄断所有的创新药,因此,创新药领域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都有机会。此外,基因检测作为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,目前的市场覆盖面还很小,市场空间广阔。

财时代:国内资本市场已经痛失百济神州,信达,再鼎等创新药龙头企业,您怎么看待翰森选择港股而非A股?为何这些医药龙头如此偏爱港股?

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:去年,歌礼、百济神州、华领、信达、君实、平安好医生6家生物技术公司通过港交所新规上市。之所以选择香港上市,最吸引企业的还是“同股不同权”和“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”这两大融资福利。虽然科创板的推出打破现行A股IPO必须盈利的法则,强调市值,淡化盈利指标,不过,从目前科创板已提交申请的生物科技企业看,并未出现细分领域龙头,最近成立的,业界公认靠谱的创新药公司,还都是注册在境外,瞄准在香港创新板或者美国NASDAQ。

财时代:科创板方面,拟申请的医药企业中并未出现翰森这样的龙头,您认为原因是什么?对于科创板药企的估值方面,您是怎样考虑的?

基岩资本副总裁杜坤:与美国、香港市场对比,过往二十年医药生物在美国上市已经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游戏规则,大家知道怎么能上,上了之后可以怎么做,可以有什么获益,面临什么样的挑战,这个市场规则非常稳定。但科创板的游戏规则大家不清楚,很多生物医药企业10年没有利润甚至没有收入,在发达市场是非常正常的,但在A股这套游戏规则是什么样的他们在观望。

对于这些非盈利企业,需要用国际化眼光进行估值,可参照港股与纳斯达克的经验。比如说,中国创新药企业可以采用两种估值方式:第一种是临床数据对比,将预期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临床3期试验数据与已在港交所、纳斯达克等上市企业的临床3期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估值;第二种是按照它的药物上市后最大销售额进行估值。